当前位置: 精品案例 > 案例筛选 > 项目案例

无为书院
人气: 1919 | 发布时间:2017-06-12

无为书院——隐于市,藏于坊,假装离城。 无为书院是天津市第一家以设计师为主导的文化艺术空间,承载了设计,雅集, 策展,禅修,国学培训,书画,茶道,素食等一系列文化艺术行为及生活方式, 面积约1000平米。 整体设计蕴含了东方美需及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学概念。曲径通幽,移步异景, 将江南园林的空间动线融入其中,(尤其以留园的动线为启发)。建筑入口处门 洞以隐含的石头形状加以抽象变异,以耐侯钢板铸造成形,与旁边的竹林枯荷 相得益彰,背景的白墙以留白的方式给观者无尽的遐想,一幅传统文人画的情景。 经过入户的天井小院进入大堂,我们采用了黑灰各色喷绘的钢管以看似无序实 则有意的方式排列,俨然一幅墨竹图。墨竹的装置艺术与大面积留白的墙面相 互依托。构成了线与面结合的画面。 其余的空间我们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处理手法,以狭窄并曲昏暗的过道将禅修室, 小茶室,国学区,书画区有序的连接,在空间的交叉点及汇集处陈列了天津美 院各艺术家们的代表作,有晚明题材的人物油画,更有利用老宅的柱子收造为 山水形态的装置艺术品,这些与空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拆砸中的残垣断壁水泥钢筋加以保留到作品完成后, 将时间转化为空间(正在发生,允许发生,曾经发生)这种自然的初始状态和 随意性正应道法自然。整个空间在起承转合的序列中自然发生,最精神之处隐 于建筑的最深处,在这里我们营造了两天井。 我的后花园,这里笔墨不多,白墙,翠竹,大音希声,道隐无名,赏四时之变 化,看万物之生发。夏听夜雨之音韵,秋观落叶之飘零,冬赏瑞雪之银妆。隐 于都市,藏于坊间,一派文人情怀。君子爱竹,苏轼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穿过一片竹林,鸟语花香,清水如镜。茶室空间隐于此,邀三五知已煮 茶品茗,对饮成趣。如诸葛孔明高卧草庐知三分天下,书圣于会稽兰亭流觞曲 水,魏晋雅集,两宋风骨莫不如此。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思维与器物并重。 无为书院空间营造以黑白阴阳虚实为主调,以草木砖瓦竹石为主材,遵循形而 上的观律有儒之中庸平衡,释之禅静、道之超脱。友人来访谓之曰:“陋室空 堂”。一篇《陋室铭》,恰恰是无为书院写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主材:木丝水泥板,白墙,耐侯钢板,老榆木,旧砖,竹,石,夏布,钢管。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照片描述

用户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请您第一个留下宝贵的评论!

发表评论

  • 数量:0

  • 数量:0

  • 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