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设计名师 > 陈莉莉 > 案例详情

对话“未察觉”的视界

人气: 1993 | 发布时间:2018-07-13

该方案是由展示空间、餐厅、休闲空间、阅读空间结合的复合空间设计,展示空间部分分为介绍、游戏、感受色彩、聆听色彩四个部分.主要是为了普通人士能更加贴近并且了解色盲人群,也能让能看到更多色彩的普通人群静下来感受色彩,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色彩世界以及对被色彩包围下的真实世界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休闲空间给予来自这个空间的人足够的交流空间,给色盲人士和非色盲人士一个一个交流的平台。互相了解对方的色彩世界。由于色盲人士对于明暗感受更为敏感,喜暗畏光,所以楼梯部分多为灯带装饰,给予色盲人士最大的便利,让色盲人士在这个空间里不会体验到平常生活中带来的诸多“不公”。 世界人口的7-12% 的男性以及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色盲。这意味着,每100个人客之中,可能就有至少10个人对于色彩的感知与你不同。在中国6000万色觉异常的人士,在中国几十年,没有按照正常人政策对待,也没有按照残疾人政策对待,高考,驾照,就业全部限制,长期游离在社会边缘,就是个被忽视的角落。 这一部分人,在某些方面对于颜色明暗的分辨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他们并不是什么病人,患者,而是色觉中的左撇子。但是由于多数人掌握了先决权,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制度制定权,便利用没有根据的一些臆测限制了这些少数的左撇子的基本权利。 我们看东西就是用眼睛接收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我们把感受到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映射成不同颜色。所以,颜色只是人的主观感受,不是物体的客观属性。真实物理世界没有颜色这回事,只有波谱分布。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眼里的世界也不是真实的世界。 意义:让大众走近到色觉异常者的世界,关注到“不被看到”的这一弱势群体。对于“能看到”的普通人士能静下来,感受这个世界的色彩。并且消除对于色觉异常者的歧视,我们看到的色彩稍有不同,但我们都是一样的。 目的:对于“色盲”这一弱势群体,走近社会大众的眼中,受到应有的关注。消除个别人对于这个群体的歧视心理。 课题的研究范围主要是色盲这个群体现在社会上的处境,普通人群对于这个群体的了解程度,以及非色盲人士对于色盲人士的看法。

平面布置图
餐厅
休憩空间
过道
交流空间,通过这种材质的对比,表达色盲和非色盲这两个群体色彩世界的碰撞。
阅读空间,是整个空间里的一个阅读书籍的区域。上下交错的隔断,与旁边与旁边流畅的木条装饰形成对比,表示了色盲人群对于自身的困惑,可以在这个空间,通过阅览书籍得到解答。
感受色彩空间,由于色盲人士分辨不清色彩区别,所以在这个空间将色彩用形态表达。上方层叠的半透明色彩部分与下方的体块形成一种虚实对比。下方层层交错的部分,置身其中会形成类似迷宫一样的路线,色盲人士虽然分辨不清色彩,但是在这个空间可以进行对色彩的探索 。
聆听色彩空间,英国色盲艺术家Neil Harbisson为打破宿命,从去年12月起接受一连串手术,把芯片植入后脑,通过“聆听”每种颜色独特的震动频率,为自己的世界增添色彩[6]。这个空间即是将色彩转为各种声音振幅,用“聆听”的方式感受色彩。
游戏空间,是一个所见非所实的区域,里面的游戏内容反而是对色盲人士有利的,让常人进入空间,不会有优越感,反而对自己平常看到的世界产生疑问。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介绍空间,用投影的方式介绍色盲这一群体,外框灯带的交错,表示了色盲和非色盲这两个群体真正的交汇和了解。
入口大厅部分是体验全色盲世界的空间。全色盲人士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而且所见红色发暗、蓝色光亮。它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较少见。进入这个空间的人不仅能让大家了解这个特殊群体,也能让大家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用户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请您第一个留下宝贵的评论!

发表评论

  • 数量:0

  • 数量:0

  • 数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