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国际国内

中国设计呼唤“工匠精神”

特约记者卓晖

NO.1/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一新词汇,而成为社会热词。“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一件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是“艺术性”+“科学性”+“技术性”的完美结合。作品也是产品,更是需要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商品。室内设计师则是当之无愧的设计工匠。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从鲁班到庖丁解牛,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记载着众多工匠精神脍炙人口的经典传说。

NO.2/ 设计界的“工匠精神”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很多人梦想一夜暴富,很多企业追求眼前利润,“抄一把就走”,整个社会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在热闹喧杂的设计界,也存在着抄袭拿来,黏贴复制的急功近利的普遍现象,不重视设计文化传承,缺少设计创新精神,设计师过分注重包装,腔调十足而内涵不足成为业内通病。。因此,提倡设计界的“工匠精神”有着十分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NO.3/“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是传承经典的精神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工匠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传承,学习建筑,理解建筑,增加修养,触类旁通,最终融会贯通,创造出优秀作品,传承也是一种再创造!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NO.4/“工匠精神”是创新发展的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个设计师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我们需要精雕细琢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自己,享受着作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心底存着对设计一份尊重,把设计放在生命里重要的位置。

著名跨界设计师葛晓彪,3年时间,从一个门外汉跨界到室内设计行业,付出比常人几倍的努力,最终以颠覆传统风格的国际范作品登上法国双面神设计大赛的领奖台。

成功的设计师大多具有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设计师。但大多数成功设计师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NO.5/“工匠魂中国梦

中国国际室内设计联合会一贯引领行业风气之先,以行业伯乐之胸怀,将三届“金创意奖”之优秀设计师,推向国际设计舞台斩获金冠,获得国际设计界的话语权,在业内赢得极大声誉。实乃业界之幸,“工匠精神”之幸也!其无疑是业界“工匠精神”的引导者和践行者。中国设计要重新找回“工匠精神”,任重而道远。有“工匠魂”,才能实现“中国梦”。我们期待更多践行“工匠精神“的设计师站在“金创意奖“的舞台上,最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jpg

 

设计师|原创设计作品

【杭州莉莉娅意式餐厅】饮空间普遍流行怀旧工业风的今天,设计师意在打造一种全新的清新文艺的就餐环境。环保用材,意大利国旗色红白绿三色的反复运用,令人耳目一新,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