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与人的时代对话——成都宽窄巷子地铁出入
1、项目背景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据介绍,宽窄巷子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打造“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宽窄巷子周边也有许多现代建筑,但大多会从宽窄巷子中提取元素,使得与环境统一,成都地铁4号线也会即将开通,并在宽窄巷子设立地铁站 。 2、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通过对宽窄巷子和周边环境进行调研作出最终定位,由于地铁出入口是由地下延伸到地表,所以我们决定设计一座即将下陷、凋落、沉没的宽窄巷子建筑造型的地铁出入口,但是依然使建筑保持完整,突出古建筑的顽强生命力与被沉没、被破坏的对比,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由于社会的城市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遭到破坏,而宽窄巷子也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以此表达古建筑正在渐渐沉没,呼吁人们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尊重。 3、设计构思 地铁出入口的破碎镂空的青砖墙面造型,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古建筑的破坏,其造型是对城市轮廓线剪影的抽象,表达的思想是:我们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破坏也导致了城市的空白与空洞,体现了古建筑和传统文化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成分,更是是城市的精髓与文化的体现。镂空造型的高度符合人体工程学,倾斜度数合理。 地铁出入口的造型是两座宽窄巷子风格的建筑的组合,一大一小,具备了主从关系,从整体看,两座建筑及其之间的采光大玻璃也是对宽窄巷子巷道的提炼与抽象。 整体设计是把宽窄巷子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结合在一起,满足当代人的审美习惯,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与宽窄巷子以及周边环境结合统一,体现了场所性。 整体设计采用大片采光玻璃与雕花玻璃,使地铁口的采光更好、通透感更强,满足了功能性,把功能与形式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用户评论
- 暂无用户评论,请您第一个留下宝贵的评论!